关于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017026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的函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十一届五次会议《关于扎实做好产业共建,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提案》(第20170268号提案)会办意见如下:
去年以来, 我市携手佛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粤委办〔2016〕81 号)和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推进产业共建工作会议精神,多措并举,产业共建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重点,合作共建机制不断优化
佛山、云浮两市已签订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协议,明确第二轮合作共建工作重点,把产业共建作为核心内容,将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佛山云浮产业共建行动计划》正在拟订。两地县(市、区)级全面推进产业共建,禅城-罗定、南海-云安、顺德-新兴、高明-云城、三水-郁南结对共建。建立完善“帮扶指挥部、园区管委会、开发公司”等层级管理机构,理顺健全相关管理职能和审批决策权限。两市分别派出帮扶工作力量,佛山方派出38人,云浮方派出48人,夯实产业共建班底。两市在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日常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指导。佛山党政主要领导不定期听取帮扶工作汇报,切实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云浮市政府专门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例会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氢能产业重点工作。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工作例会,加快“园区开发、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国资管理、对外融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效率。
二、用好资金,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
2013年以来,我市产业园区获得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共6.753亿元,其中2017年我市产业园获得资金支持1439万元。新一轮三年佛山对口帮扶资金总规模计划为18亿元,分年分别投入市、县(区)的“两园六片区”开发建设和民生社会事业帮扶。目前,市健康医药产业园正加快七通一平建设。罗定产业集聚地加快海尔创业园首期524亩平土工程和长1.9公里的海创大道等工程。云安产业集聚地绿色日化产业基地供水、供蒸汽、供电、供天燃气等工程正按计划推进。郁南产业集聚地正加快完善园区内路网建设。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园稳步推进三期主路网硬底化和红木家具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在云城区腰古镇新选址5400亩建设两市共建产业园东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征地交付工作。截至2017年5月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8.5亿元,其中2017年新增投入5.14亿元。
三、创新模式,园区开发运营提速增效
一是规范实施PPP合作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佛山(云浮)产业园引入中国中铁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实施PPP合作模式,全面参与两市共建产业园思劳片区53平方公里的整体开发,并一体化采购生产设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二是实行“轻资产”管理做大产业载体。创新实施“先租后购、拎包入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利用原收购的石材展馆、酒店、写字楼等闲置资产,充分拓展园区有效用地,一汽解放、大连锐格、广州六顺等一批优质企业抢先进驻。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园尝试与翔顺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建设标准厂房,推行企业“拎包入厂”的轻资产运行模式,减少企业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三是实行资金多元运作。在国资增值收益方面,佛山(云浮)投资开发公司投入9800万元入股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年前成功以三倍溢价出让15%股份,获得9000万元,计划6月以九倍溢价再次出让24%股份,预期收回资金4.32亿元。在对外融资方面,佛山(云浮)产业园成功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建总额为16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和总额为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正在与中国建设银行洽谈对接合作组建总规模为30亿元的氢能汽车营运基金。罗定市亿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获得的省扩能增效专项资金1.2亿元作为杠杆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罗定市支行融资3亿元;以佛山对口帮扶资金为杠杆向中国建行云浮分行融资3.5亿元。新兴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先后向新兴县内多家金融机构实现融资3.831亿元,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精准招商,优质项目集聚落地
围绕“四新”和园区主导产业方向,重点围绕云城机械装备制造、新兴装备制造业、罗定生物医药产业、云安绿色日化产业、郁南轻工产业,加快产业链集聚,积极承接有技术含量的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落户。佛山、云浮两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整合两地招商资源和力量,支持和鼓励佛山有转出意愿企业优先选择落户云浮发展。主动对接做好“一对一”招商洽谈工作,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转移落地,一批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优质企业成功引入。佛山(云浮)产业园思劳片区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建链、补链推进产业项目落户,今年以来引进的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项目、氢能检测装备制造项目、甲醇重整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项目、国鸿重塑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产业化项目、广州六顺生物科技等6大项目,目前已落实项目用地,工程建设加紧推进,力争年内全部实现建成投产。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园创新招商理念,与华南理工大学、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引入资本技术,引进了百耐特新材料、凌彩百川科技等6个新材料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8.9亿元,目前已有3个项目动工建设。今年以来,云安产业集聚地全力加快绿色日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新签约入园企业8家,计划总投资15.85亿元。
五、协同发展,超前共推氢能源产业
佛山、云浮两市以“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超前布局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省长马兴瑞同志、副省长袁宝成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在两市已建成佛山南海核心部件加工、高明氢能源现代有轨电车和佛山、云浮共建产业园“三大氢能产业基地”,率先全国搭建起商业化生产“五大发展平台”:年产5000辆氢能公交客车整车生产平台、与加拿大巴拉德合资生产氢燃料电池批量化生产平台、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制氢加氢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平台、氢能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运用平台。吸引美国普顿、加拿大巴拉德、中国神华、中广核、中石油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合作,新引入“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氢能检测装备制造、甲醇重整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国鸿巴拉德氢燃料电机、国鸿重塑氢燃料动力总成、国鸿普顿电解水制氢、联悦工业制氢、以色列常温常压储氢、氢能与燃料电池检测中心、无人驾驶智能燃料电池车”等配套项目。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共建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去年10月该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这是两地合作的重要成果。全国首条商业化载客运营的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于6月份正式运营。佛山(云浮)产业园区氢能源全产业链建设初具规模,飞驰新能源客车厂投入全面生产可年产5000辆氢能源客车,年产2万台的FC-9SSL氢燃料电池国产化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6月份试生产,并同步启动在两市建设15个加氢站,推行TC模式推广运营1000台氢战略性新兴能公交车。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当前产业共建存在薄弱环节,如建设用地不足、基础配套不够完善、产业集聚水平不高、龙头项目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并结合提案的一些建议和我市实际,下一步,我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产业共建。
(一)突出加强产业共建,推动两地合作出实效。一是明晰两地共建职责分工。当前,佛山(云浮)产业园作为佛山、云浮两市共建产业园区,思劳片区作为重点合作的片区,按照合作共建机制,佛山方统筹抓好“建设资金投入、园区管理、土地整理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工作;我市将履行好发展的主体责任,全力落实“征地拆迁、用地规模指标、土地报批、水电供应、项目准入标准、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管理”等保障。通过两市“手拉手、肩并肩”地推进合作,确保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参照市级共建园区的合作共建模式,稳步推进县域产业园合作共建,全面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二是拉大思劳园区框架。做好思劳片区新增5100亩土地的水田、林地调整,推动加快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获得土地后计划通过PPP开发模式,整体推进思劳片区二期用地平整开发和项目引进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推动北投石材城2期资产整合等相关工作,挖潜拓宽思劳片区成熟建设用地。三是加快腰古片区建设。计划参照复制佛山三水大塘工业园开发建设模式,通过热电联供、集中处理、统一排放和整体开发、一体招商、行业整体转移等多种有效形式,短时间内快速推动腰古片区开发建设。在保障工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前提下,力争下半年完成5400亩土地交付和集中连片开发,并引入一批投资大、产值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四是统筹“两园六区”联动发展。着力推动“两园六区”整合开发、联动发展,用好用活扩能增效资金和帮扶资金,全面完善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交通互连互通,增加成熟优质供地。此外,注重园区开发建设与属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融合,统筹推动产城共建,打造一批新兴产业特色小镇。
(二)突出加强合作招商,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一是构建更紧密的合作招商机制。携手佛山市出台更加完善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专项扶持政策,建立两市“一促一接”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整合佛山、云浮两市招商资源和力量,建立联合招商机制,集中力量重点对接摸排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尤其是佛山市内有增资扩产和转移意愿的优势企业情况,建立完善共同招商项目库,强化“一条龙”跟踪服务机制。二是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抓住省统筹安排210亿元用于鼓励有技术含量的珠三角地区企业在省内梯度转移的有利契机和云浮加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良好机遇,创新实施精准招商和专业招商,加大力度引进珠三角地区的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药品、绿色日化等“四新”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共建跨区域产业链。主动加强与佛山市、珠三角其他城市以及央企、省属国有企业的对接沟通,积极承接有转出意愿的企业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项目和龙头项目落户我市产业园区,实现年内承接珠三角转移项目50个的目标。三是做大做强氢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突出“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着力做大做强各园区主导优势产业,重点引进培育“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具有集聚效应”的新兴产业。依托全市两园六片区,加大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建成一批产值超300亿元的共建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示范基地:1.完善加氢站设施建设。学习佛山三水区加氢站建设审批模式,规范加氢站建设用地和项目建设审批手续。扩大加氢站网点建设布局,在我市各县(市、区)全面建成5个加氢站,打造我市氢能公交网络体系。2.加大氢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加快氢能公交车示范推广运营,形成社会化应用效应。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政府给予支持,在珠三角地区开通更多示范运营线路,在公务车辆、公交车购置方面增加氢能源汽车投放,形成区域性示范推广应用效应。3.加快核心产品自主生产。建成全球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下半年实现氢燃料电堆批量生产,抢占国内外市场先机。力争2017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三年内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氢能产业集群。四是狠抓项目落地建设。落实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制度,狠抓签约项目的后续履约工作,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包干制,主动服务,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盯紧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国际现代农牧装备园、市健康医药产业园、海尔云浮(罗定)创业园、云安绿色日用化工基地建设,务必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设、早见成效。
(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优 化产业园营商软实力。一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建立园区项目多部门联网审批的“绿色通道网”,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等政府服务模式,提高涉企事项审批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亲商、爱商、护商”的服务环境。推行产业园区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鼓励依法在园区启用“二号章”、“三号章”,赋予园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推动园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中心。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落实好“1+10”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政策宣贯力度,让企业深入了解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让企业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研究制定新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服务。努力提升园区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创办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发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产业共建提供科技支撑。全力推进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计划,提高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高起点规划申报升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加强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充分发挥我市“四平台四基金”效能,扩大企业贷款的获得率和有效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支持我市园区优质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组织产业园区内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与辖内的银行、证券、股权、基金等各类金融主体建立精准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云浮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